National Scholarship
国奖风采录
姬魁洲,男,汉族,中共预备党员,江苏大学农业与工程学院农业工程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生。曾获第八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、第十三届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、第十八届“挑战杯”全国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、江苏省大学生气排球锦标赛冠军,以及江苏省三好学生、校优秀研究生标兵、江苏大学“博学”校长奖章与“求是”校长奖章等荣誉称号。发表一作高水平论文5篇,公开或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。
展开剩余72%“五谷者,万民之命,国之重宝”、“农业是国家发展的根本,农业强则国家强”、“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,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”,这些话深深烙在了姬魁洲的心里。从本科到博士的九年时间里,姬魁洲始终牢记农业的重要性,将农机研发的种子深埋于心,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去灌溉这颗希望的种子,持续深耕在智能收获机械领域的创新与研发,为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、节粮减损、促进智能农机发展、再生稻低损高效收获等卡脖子难题作出了一定贡献。
1.田园追梦人:行走在希望的“新耕者”
潜心科研,久久为功。2019年9月,姬魁洲考研至江苏大学农业工程专业,师从李耀明教授,研究方向为智能高效低损收获,此后,车间、田间、实验室成为他的阵地。2020年他被导师安排到山东金大丰负责样机试制,为了降低装配误差,提高机器可靠性,他反反复复画了300多张CAD图纸,建立了100多个零件模型,最终成功研制出符合期望的样机。其所撰写的相关学位论文被评为2023年度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。
与此同时他与团队一起攻克再生稻头季收获时碾压率高、损伤率大的“卡脖子”问题,历时三年,成功研制了智能化低碾压率再生稻联合收获装备,有效解决了再生稻机收存在的“高碾压、高损伤、高覆盖”问题。他明白:只有“一头汗、两脚泥”,科研才会有温度。他带着产品远赴湖南浏阳等地进行示范应用达7000亩地。田间试验表明:再生季水稻平均每亩增产120公斤、农民每亩可增收约600多元。
2.梦想践行者:农机领域的“创意大师”
“农民需要什么,我们就研究什么,研究的东西要接地气”,导师的这句话如同种子一般,深植在姬魁洲的心田,每一次田间试验,他都会把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,并将解决办法写成专利,围绕多作物联合收获机、芦苇收获机、再生稻联合收获机,姬魁洲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7件,PCT专利两件,并已授权7件(全部为排名第一或导师第一排名第二),并以核心成员申请专利15件。姬魁洲的科研成果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,更成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。他以法人代表的身份注册江苏晗毅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研制的多项产品,如芦苇收获机以及再生稻联合收获机等,均已与业内知名的农机企业,如江苏沃得、山东金大丰等达成商业合作,实现了规模化生产,年销量300台左右。这些产品的问世,以高效、低损的特点,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,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,也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强劲的动力。科研之余,他作为队长带领校排球队夺得2024年江苏省大学生气排球锦标赛冠军。
3.荣誉满载者:双创竞赛的“大满贯王”
所耕有所获,这些竞赛荣誉萌芽于助农初心,成长于“挑战杯”土壤,也见证了姬魁洲个人的蜕变,研二的他在师兄的带领下参加了“挑战杯”全国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,研三的他作为技术骨干带领团队参加了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,博一的他同样以核心成员参加了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,并斩获国家特等奖一项、金奖两项,成为了同学们眼中的双创竞赛“大满贯”获得者,此外他还获得了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等10余项国家级竞赛奖项。
今年11月,姬魁洲作为嘉宾被团中央邀请在第十四届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上作《泥土味的青春,只为颗粒满仓》宣讲报告。受团中央邀请录制的《我与挑战杯的故事》视频在闭幕式进行了播放。其科创事迹受到中国青年报、江苏共青团报道,江苏广播电视总台采访。
姬魁洲说,一路走来,这些成绩与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学校与导师的鼎力支持和悉心指导,离不开他所在的收获机械团队,离不开积极向上的校排球队,心中总是充满无尽感激,因为他们,姬魁洲总是满怀斗志的科研,总是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,未来他会更加努力奋斗,厚植家国情怀,助力乡村振兴,矢志农业强国,从一名“新农人”到“兴农人”。
发布于:北京市在线配资机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